并不 official 的 @MakiSakai 日常私貨;
官網:https://www.zttofficial.com;
水群連結:https://t.me/ztt_official
羊毛文再出一篇法文版
現在我可謂是積極響應建設雙語國家的號召,連簡歷都已經備上一份法文版。Je me souviens!
Sui 鏈贊助的活動上還真有賣水的,Web3 Drink🤦‍♀️越來越不懂你們 Web3 行業了。
What a wonder!

兩個月前就刷到過 Thread 上《加拿大原住民族語言手冊》譯者的貼文,該書原本系 Canadian Language Museum 出版的一本掃盲性質小冊子,繁中譯本則得到了台灣原住民語言發展基金會的出版資助。當時就覺得挺感興趣,然而譯者還特地聲明樣書都在台灣沒辦法送至加國,今天竟然在 Canadian Language Museum 館内活動中獲贈一本。

至於館内活動主題純親子向,塗鴉多語言路牌,大家都帶著小孩呢。我隨手塗了一塊「下亞厘畢道」,沒料到無獨有偶現場有個香港朋友塗了「詩歌舞街」。既然暗號對上,大家都是 MLA 歌迷,暢談許久,相得甚歡!

I haven't been as pleased as I am today in a while!
AGO 角落裡看見一件 Frances Loring 的浮雕作品,曾經嵌在舊 BMO 大樓上,隨著大樓拆除從此挪進美術館内。

不由得聯想到士嘉堡湖邊的一個小衆公園,The Guild,二戰後多倫多大興土木,然而許多建築已屹立數十年,結構精良,石雕工藝精美,為了應對大量拆除,一場支持保護老建築的運動開始了。60 多件類似 AGO 這件展品一樣的建築遺跡最終遷移到 The Guild Inn 的門口。

例如圖三 The Guild 主入口這四根 Doric 式的柱子,上面還留有「60 King St W」的字樣——它的老家地址。查閲詳細清單資料時才發現,有些拆除的老建築真是太可惜了,例如舊多倫多星報大廈,非常漂亮的 Art Deco 建築,以前的紐約感真濃。

AGO 是人人都會到訪的熱門景點,但 The Guild 人跡罕至,甚至近幾年有點疏於管理的感覺,諸位若能抽出時間,不妨探索一下後者。

#Toronto #Art #Architecture
Happy St. Paddy's Day

今年總算在城裡找到了 Green Beer,綠色調的酒整體而言都比較少見,在菜單上看見了 Green Margaritas 的酒譜,爭取明年自調一杯。
今天去 600 Bay St. 做活動,在大門前愣了兩秒,反應過來右側那扇門好像是電梯?按下按鈕(那算門鈴吧!),電梯員聞聲上樓為我推開門,看到機械操縱桿的一刻,還是有些驚訝的,沒想到 downtown 還保留有整整運行了 101 年的手動電梯。我也突然理解直梯英文為什麽要叫「Lift」了,不能更形象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zjwhO0gk8Y
魁國故事就是多呀,其實我都曾在地圖上注意到過 Mirabel 機場,還好奇為什麼標注著 International Airport 卻沒民航停那兒,原來還有這樣一段往事。392 km² 的確只能形容為離譜,活像日本泡沫經濟頂峰時的那些瘋狂專案。滿地坑想必六七十年代真是如日中天,沒人料到它竟突然就停在了八十年代。

https://t.me/zhihu_bazaar/8726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