并不 official 的 @MakiSakai 日常私貨;
官網:https://www.zttofficial.com;
水群連結:https://t.me/ztt_official
準備探親一趟,幾年沒見,中國實名制又更瘋狂一層樓了,我這都還沒正式回去呢:

微信支付太久沒用或判定為異地 → 刷臉驗證,請
支付寶太久沒用或判定為異地 → 刷臉驗證,請
網購電子產品現在中國有什麽國補,但如果你要確認國補金額 → 刷臉驗證,請
美團 session 掉了重新登入 → 刷臉驗證,請(這玩意我是真沒理解,聞所未聞)
天貓國際商品 → 上傳身分證驗證,請 (這玩意咱以前又不是沒買過,完全是新增的門檻)
網申信用卡(想要一張 JCB 但加拿大沒有) → 非本名手機號拉不到信報,我名下壓根就沒中國手機號🤣

關鍵是什麽都問你刷臉,且沒有替代驗證方式,純純有病,只是上傳 Photo ID、地址證明的驗證方式我接受度還高一點,比較符合國際標準。每個 App 甚至是非金融軟體,流程都像是要你重新做首次 KYC 似的。KYC 這麽嚴格,中國人能洗出境的黑錢想必是0元吧?
#Ingress +Theta

既然搞分級大戰牌那就低保收工,懶得去現場(
偶遇一處「地下鐵路」(Underground Railroad)的終點,聖凱的 Salem Chapel。此地鐵非彼地鐵,美國内戰前,一些廢奴主義者們就已組成秘密結社「地下鐵路」,構建出龐大的地下逃亡網絡,以幫助非裔奴隸逃往沒有蓄奴制度的英屬北美 a.k.a 加拿大。前幾年的遊戲作品《底特律:變人》,最後主角逃往沒有法例規管仿生人的加拿大,八成是在影射這段歷史。

類似的歷史事件還不少,比如禁酒令期間,大批美國人北上找酒。必須重申,加美是兩個互相獨立的主權國家,法律制度各有不同。當地緣政治劇烈動蕩時,更需要以史爲鑒。
大鵝哏好
諧音哏懷
昨天 Thundersnow,今天 20 度,唯一好處,不用鏟雪👍
Sui 鏈贊助的活動上還真有賣水的,Web3 Drink🤦‍♀️越來越不懂你們 Web3 行業了。
What a wonder!

兩個月前就刷到過 Thread 上《加拿大原住民族語言手冊》譯者的貼文,該書原本系 Canadian Language Museum 出版的一本掃盲性質小冊子,繁中譯本則得到了台灣原住民語言發展基金會的出版資助。當時就覺得挺感興趣,然而譯者還特地聲明樣書都在台灣沒辦法送至加國,今天竟然在 Canadian Language Museum 館内活動中獲贈一本。

至於館内活動主題純親子向,塗鴉多語言路牌,大家都帶著小孩呢。我隨手塗了一塊「下亞厘畢道」,沒料到無獨有偶現場有個香港朋友塗了「詩歌舞街」。既然暗號對上,大家都是 MLA 歌迷,暢談許久,相得甚歡!

I haven't been as pleased as I am today in a while!
AGO 角落裡看見一件 Frances Loring 的浮雕作品,曾經嵌在舊 BMO 大樓上,隨著大樓拆除從此挪進美術館内。

不由得聯想到士嘉堡湖邊的一個小衆公園,The Guild,二戰後多倫多大興土木,然而許多建築已屹立數十年,結構精良,石雕工藝精美,為了應對大量拆除,一場支持保護老建築的運動開始了。60 多件類似 AGO 這件展品一樣的建築遺跡最終遷移到 The Guild Inn 的門口。

例如圖三 The Guild 主入口這四根 Doric 式的柱子,上面還留有「60 King St W」的字樣——它的老家地址。查閲詳細清單資料時才發現,有些拆除的老建築真是太可惜了,例如舊多倫多星報大廈,非常漂亮的 Art Deco 建築,以前的紐約感真濃。

AGO 是人人都會到訪的熱門景點,但 The Guild 人跡罕至,甚至近幾年有點疏於管理的感覺,諸位若能抽出時間,不妨探索一下後者。

#Toronto #Art #Architecture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