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常識了,海洋省,The Maritimes,只有 NS、NB 和 PEI 三省,不含紐芬蘭。一些中介、旅行社之類的網站,的確會寫海洋四省這個詞,實際是以訛傳訛。紐芬蘭與海洋三省有一些共通之處,造成了混淆,例如移民政策 AIPP 就是同時面向四個省。但其中這個 A 代表的是 Atlantic,官方用詞也很清楚,它們叫 Atlantic area,大西洋省。即 Maritimes 和 Atlantic area,實則為兩個不同的概念。若套用至中文:
海洋四省✖️
海洋三省✔️
大西洋四省✔️
海洋四省
海洋三省
大西洋四省
不知道大家看過這張 Starbucks 的世界價格地圖沒,中國星巴克價格基本是全球最高的一批。剛才和朋友聊到了通脹十年,但十年前(十年前是 2013 幹!)中國星巴克就要 40 一杯,那可是 6-8 c$,比現在加國都貴,我那時候都買得起,還是當學生的時候有錢……
所以即使是國際官網,英語頁面,也出現了 Taiwan, China ,其他奢侈品牌的官網也基本是類似寫法。畢竟屢屢遭到小粉紅出征且道歉的,幾乎都是奢侈品牌。
其他行業可能有所不同,譬如旅遊業,但可以看出奢侈品牌真的太需要中國市場,其他市場基本不是一個量級,差距太大。
其他行業可能有所不同,譬如旅遊業,但可以看出奢侈品牌真的太需要中國市場,其他市場基本不是一個量級,差距太大。
老中人果然有錢,又發現一個類似大牌的案例。
像 Cartier 這種品牌吧,雖然確實是 Luxury Brand,但在國內還是滿常見的,不會是什麼舉國上下才一家的稀奇玩意,也不至於完全高攀不起。畢竟我最近就想入副眼鏡,但是奇怪怎麼加國到處都找不到 Cartier 精品店,看了一眼官網,敢情全國就三家,多 2 溫 1。
相比之下,中國大陸 49 家,是全世界最多的,無名小城重慶跟多倫多一樣是 2 家。香港 8 家估計還有點本地和國際客源,至於澳門 6 家,必然也是全做老中人生意的😅 列表裡好多國家真就全國上下只一家,不乏人口大國,店鋪數量不在一個量級上,消費力差距確實存在......
像 Cartier 這種品牌吧,雖然確實是 Luxury Brand,但在國內還是滿常見的,不會是什麼舉國上下才一家的稀奇玩意,也不至於完全高攀不起。
相比之下,中國大陸 49 家,是全世界最多的,無名小城重慶跟多倫多一樣是 2 家。香港 8 家估計還有點本地和國際客源,至於澳門 6 家,必然也是全做老中人生意的
我總算知道白男為啥拿著 14k 首飾就求婚了,最近想買金飾,發現本地珠寶店鋪一般都只有 14k 或者 18k 金的款式,不會有純金。24k 完全是華人特有愛好,真想在這買到,最近的就是萬錦的六福海外分店,要麽周生生之類品牌的官網能寄到加拿大😂 難怪回香港掃貨的人要掃黃金,説不定我下次也得加入了……